執行現況與成果
非矽原子層通道材料: 單晶生長與元件技術開發
- 團隊成員
主持人
張文豪 教授
陽明交通大學 電子物理學系(所)
共同主持人
林鴻志 教授
陽明交通大學 電子研究所
林炯源 副教授
陽明交通大學 電子研究所
陳昶孝 助理教授
國立中山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所)
- 計畫說明
本計畫以建立新穎低維半導體材料合成技術為基礎,開發關鍵元件技術為目標,期能透過挑戰物理極限的二維半導體材料,打破現有半導體元件的框架,為下世代前瞻半導體技術開展新契機。為突破上述二維半導體材料與元件多項技術瓶頸,本計畫召集國內二維半導體材料與元件的專家組成跨校、跨學研與跨專長的研究團隊,以開創新思維提出「非矽原子層通道材料: 單晶生長與元件技術開發」整合型研究計畫。本計畫包含五個子計畫。子計畫一目標開發大面積單晶二維半導體化學氣相沉積(CVD)生長技術,材料將以較成熟的四種典型TMD (MoS2、MoSe2、WS2以及WSe2)為主,擬達成低缺陷密度與高載子遷移率之技術指標;大面積(晶圓尺寸)生長技術部分,短期將先概念驗證不同晶體基板達成2吋晶圓單晶生長技術,中長期將與國研院儀科中心合作,將單晶生長技術延伸至4吋以上晶圓。子計畫二擬開發獨特的低水氧CVD材料生長環境,目標是探索典型TMD材料以外之具有高載子遷移率的二維材料生長技術,材料將鎖定單硫族化合物以及VA族元素二維材料,並驗證其元件特性。子計畫三目標開發晶圓尺寸的轉印技術,達成非破壞性與高節淨高二維材料轉移技術。子計畫四將透過第一原理與非平衡格林函數之理論計算不同結構與不同金屬之接觸電阻,建立實現低金屬接觸電阻的策略,藉此引導實驗達成低接觸電阻的目標。子計畫五擬建立獨特的短通道電晶體元件製程技術,應用在二維半導體短通道元件製程,目標建立一快速便捷的元件製程平台,藉此驗證材料生長、轉移技術、金屬接觸等最終之元件特性表現。
2吋晶圓尺寸單晶單原子層氮化硼轉移至4吋矽晶圓
- 第一期重要研究成果
透過基板表面工程,可在藍寶石基板表面形成原子台階(a,b)。再利用化學氣相沉積,可以在原子台階形成同向排列的MoS2 (c,d);持續生長後可形成單晶的連續薄膜,可達2吋晶圓尺寸。
A世代前瞻半導體技術專案計畫|Angstrom Semiconductor Initiative
國科會計畫補助
地址|分項一二專案辦公室
116 臺北市文山區汀州路四段88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公館校區 理學院 A201
地址|分項三專案辦公室
300 新竹市東區大學路1001號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工程四館 313